高手李书文的身高是165

李书文(1862~1934年),男,汉族。字同臣,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。一生为人光明磊落,疾恶如仇。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,镇邪恶,御外侮,以武扬威,誉满海内外。更因其枪法、拳术天下无双而得“刚拳无二打、神枪李书文”之美誉



李书文和黄飞鸿、叶问相比,谁更厉害?

李书文、黄飞鸿和叶问这三人当中黄飞鸿的知名度最高,但要说武术水平的话绝对是李书文最高,其次是黄飞鸿,再次是叶问。这三位都是近代堪称武术家的历史人物,其中李书文和黄飞鸿是堪称晚清民国十大武术高手的武术家,他们不仅武艺高超而且在当时的武术界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力。

李书文在晚清民国时期拥有“刚拳不二打,神枪李书文”之美誉,说的就是他六合枪法很精湛、八极拳术刚猛无比,与人比武只用一招即可打败对方。李书文曾打败俄国拳王,也曾以枪法挫败日本武士,受到了当时军阀头目的称赞,并被聘为三军武术总教练。李书文一生与人比武过很多次,但从未败过,可见其武功之高。

黄飞鸿近年来频频登上银屏,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,当然黄飞鸿本身的武功也是很好的。出生于武术世家,其父是当地的武术名家,自幼随父习武,后也曾师从其他武术名家学武。黄飞鸿开过武馆,当过行业的武术教练,也曾受聘为朝廷军中的武术教练,还曾随军抗日,应该说他的武功在当时是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认可,再加上黄飞鸿本人懂医术,又有悬壶济世之仁心,所以被赞为德艺双磬的大侠。

叶问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为咏春拳宗师,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小随名师学习咏春,应该也是取得较高的造诣;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叶问移居香港后将咏春拳发扬光大,并且和弟子一起将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,使咏春拳成为一套知名的拳术。后来他的李小龙在武术界的辉煌成就更是为叶问增光不少,叶问的知名度也因此大涨。

历史上有没有李书文这个人

民国沧州武术三大高手孙禄堂,李书文,郭云深。

1、孙禄堂本名福全,字禄堂,晚号涵斋,别号活猴,河北顺平县北关人,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,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。

2、李书文字同臣,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。一生为人光明磊落,疾恶如仇。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,镇邪恶,御外侮,以武扬威,誉满海内外。更因其枪法、拳术天下无双而得“刚拳无二打、神枪李书文”之美誉。

3、郭云深本名名峪生,河北深县马庄人,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名家。郭云深幼年习练拳术,后拜能然先生为师,昼夜练习数十年,深得形意拳之精义。后来练就绝技半步崩拳,以“半步崩拳打遍天下”而著称。

中国的武学大佬李书文,为何在日本的游戏里更著名?

  李书文(1862~1934年),字同臣,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。“神枪李书文”一生为人光明磊落,疾恶如仇。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,镇邪恶,御外侮,以武扬威,誉满海内外。据不完全统计,“神枪李书文”弟子传入国内外现有万人之多。每年清明节前夕,常有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肤色的崇拜者飞抵沧州,前往李书文的墓地拜祭。同名有,1970年出生,河南漯河人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、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。

  人物生平

  李书文习武在名人辈出的“神枪窝”里,如鱼得水,习拳练枪到了痴狂的境界。李书文的家离师门相距约75公里,他每天晚上在师门练习一个时辰。每次往返的路上,他不像别人一样正常赶路,而是一步一拳,一步一掌,一步一肘练着走。练枪时,他一边走一边拧着大枪栏、拿、扎。

  他以超常的毅力,获得了超常的劲力。几年后,他的功夫突飞猛进。在家附近捋桩靠桩,碗口粗的枣树、槐树多被他练拳脚震死,成为他的练功桩;练习打沙袋,从50公斤到300公斤的沙袋,他掌击、肘顶、肩撞、背靠,不知打烂了多少条;习练大枪,“抽撤”、“缠拿”之枪力把大门框划烂,将门前屋后的枣树全部划死。为练好“摧枪问准”,他对准粗树练,对准细树练,对准插好的高粱秆练。

  昼扎铜钱眼,夜扎香火头。在他家附近枣树林中,他大枪扎枣,一枪一枣,百枪百枣。后对对着镜子练,达到触而不伤之境界。无论严寒酷暑,从不间断。经过十二年勤学若练,李书文集师祖李大中、张克明,师父黄士海、张景星四人拳技、枪艺之大成,形成了自己的技击风格。只要大枪一抖,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,其势恰似长江之水,磅礴千里;扎枪时,恰似流星赶月,鬼恐神惊。速度快,力道猛,且准备度极高,达到出神入化、登峰造极之境界。

  据民国时期《沧县志》记载:李书文长得“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”,在室内排掌击空,离窗五尺,穿纸震荡有声;用大枪刺壁之蝇,蝇落而壁地痕。铁锥入壁(土墙壁),力拔甚难,他以大枪搅之,锥即出。他的族人乡亲人,常传颂他帮助乡亲收粮时,背对装运粮的大马车,用脚勾起80斤重的粮袋,挑过头顶,甩到大车上。他帮助乡亲们盖房上大梁时,用大枪将一棵棵檩条挑到房山上。据跟随李书文学艺十几年的徒孙,清末宣统皇帝御前侍卫霍庆云回忆:神枪李师爷的功夫,咱们练不了。他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。他经常这么练,毫不费力。

  1895年,袁世凯开始在天津南郊小站练兵。他利用各种手段和关系笼络武艺高强之士,并重金聘用日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来训练他的精锐部队。李书文的师傅黄士海收到袁世凯的聘书,因年事已高,特推荐弟子李书文去任教。李书文到兵营后,差人领他到演武大厅见袁世凯。袁世凯及众教官见他貌不惊人、瘦小枯干,扛着一杆大枪,误认为是大枪黄士海的仆人或家童。

  当问明情况,知李书文是替师傅来任教官时,众人哈哈大笑。袁世凯的卫队武道教官伊藤太郎,蔑视地对李书文说:“大大的东亚病夫。”并用小手指向下连续指点。刹那间,李书文以闪电般的速度,施枪刺壁蝇之绝技惩罚了他。众人惊愕,伊藤大怒,挥起日本长刀以泰山压顶之势朝李书文头顶猛力劈下。李书文大枪一抖,将刀崩飞,再顺势一枪“泥鳅翻花”,刺穿伊藤的咽喉,又大枪一挑,将死尸甩出演武大厅外。

  众人惊天动地呼。日本武道教官秋野、井上、野田见同伴被李书文刺死,齐挥刀恶狠狠地朝李书文扑来。只见李书文进出如闪电,退守如矢箭,大枪一抖如蛟龙出水,左刺右挑,顿时血肉横飞。顷刻间,三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体都被甩出演武大厅之外。众人惊愕之时,李书文大枪一摆,刺向厅柱之蝇,蝇落而厅柱无痕。厅内立邓爆出雷鸣般的掌声。袁世凯连呼:“神枪!神枪!真乃神枪也!”从此,“神枪李书文”名冠天下。

  清末宣统二年(1910年),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来华,在京设擂台,贴海报,夸海口,侮我中华儿女,激起中华民众及有志之士的极大愤慨。京、津两地武术名手与其较技,均败。李书文的二师傅张景量时为天津“中华武术会”教习,捎信给李书文。当时李书文正在入里侍候卧病在术的大师傅黄士海(因黄士海无子,由李书文养老送终)。见信后,李书文奉师命立即到京赴擂。一切手续办妥后,李书文飞身来到擂台之上,见马洛托夫体壮如雄牛,好似他平时练功用的600斤沙袋。

  而马洛托夫见李书文瘦小枯干,于是双手抱肩,对着李书文蔑视地吐了一口唾沫。李书文义愤满胸,怒发丹田,随手一记“霸王挥鞭”卧风掌,打得马洛托夫晕头转向,将其左腮部打掉鸡蛋大小的一块皮。未等马洛找夫反应过来,李书文奋起神威,顺势一招“六大开抱肘”,以闪电般的速度,运起千钧之力将马洛托夫肋骨打裂,击下擂台。众人观呼,延臣大喜,联奏,欲封李书文为五品顶戴、近侍卫队武术总教习。李书文因师傅黄士海需他尽孝道为由谢辞。宣统皇帝及众朝臣无奈,赐金佛座像一尊以示嘉奖(李书文回乡后将金佛像交与弟子霍殿阁,由于战乱动荡,金佛像现下落不明)。

  1908年,李书文应奉系将领许兰州之邀请赴奉天作客(李书文与许兰州投缘,许兰州之子许家福是李书文弟子)。奉军大帅张作霖久闻“神枪李书文”大名,获各神枪李在许兰州部作客,亲自登门拜会,并敬聘为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(三军为:卫队、骑兵部队、步兵军官训导营)。李书文碍着许兰州的面子,只好应允。

  李书文第一天走马上任,在张作霖亲自陪同下来到卫队训练场。当时扶植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是日本,所以,在张作霖各部队中任武术教官的主要是日本人,其次才是中国人。当李书文与张作霖及众将官接身份会在观礼台上时,众人才看清张大师给他们请来的赫赫有名的“神枪李”是一个精瘦枯干,身材矮小的小老头(时年56岁),众人多有共实难付之感。随着张作霖副官的口令,众位武术教官各显技能,场内掌声不断。

  而李书文面部一丝表情都没有,更不骨鼓掌助兴之意,激怒了早欲与李书文较技的日本武术教官冈本、村野等。冈本向张作霖提出:要与李书文比武较技,条件是:如李书文赢了,由李书文在此任教官,他们日本人统统走;如李书文输了,必须马上走人。张作霖也想见识一下李书文的的功夫到底有多高,是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么邪乎,于是用眼神征求李书文的意见。

  李书文看到张作霖之意,对日本人的挑战早已气不打一处来,于是说:“两人较技,非同儿戏,难免伤残。我是一个快入土的糟老头子,日本人伤了我无所谓;但如果我伤了日本,日本当局怎能与你张大帅善罢干休。这样吧,让我们按规矩各立一张生死文书:无论哪一方伤残,都不要偿命,这样我才能与日本人交手。”张作霖见过冈本的功夫,暗想:李书文已50多岁,老不讲筋骨为能,怎么能伤害得了冈本;如冈本伤了李书文,大概也不会致命,我是大帅,对许兰州也有交待。

  于是同意双方立下生死文书,李书文走下场与冈本对峙。立了生死文书的冈本更加狂傲,急不可待地挥动双掌,恶虎擒羊般朝李书文颈部击去。李书文迅速侧身躲过,顺势一掌,击中冈本肩头,冈本的肩胛骨立即粉碎。众日本武道教官不服气,还要与李书文较量,被张作霖制止。

  李书文一生挟技游天下,较技近40年未逢敌手,伤其拳锋枪技者无算。因此,他警惕性极高,走南闯北来去无踪,一生教了多少徒弟,谁也搞不清。李书文收徒传艺不论贫富贵贱、地位高低,而喜其德才。他不是白天打工、晚上设场,编套路拖延时间挣小钱之辈,也不是从村东到村西无敌,创编八十个套路炫耀的拳师,更不是挖空心思争夺正宗、掌门的“武术大师”,而是胸怀壮志,一生探求中华武术精技纯功的一代宗师。

  他用生命去拼搏,在腥风血雨中体验所学之技,在千万次生死搏斗中提炼、充实、完善中华武术的精技纯功。他留给后人的不是漫山花草,而是登峰造极的中华武术精品。他用自己几十年的血汗熬制成蜡烛,照亮了门人弟子们努力进取的前程,扬我华夏神州威名。

  “神枪李书文”早期弟子霍殿阁(1886~1942年,沧州南皮县小集村人)民国十六年(1927年)以精湛的武功击败日本武道高手,入选为清末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护卫队武术总教习,其侄霍庆云为御前侍卫。晚期弟子刘云樵(1909年~1992年,沧州南皮王寺镇集北头村人),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,数载纯功,精进勇猛,曾击败日本剑道高段名手太田德三郎。

  1949年,刘支樵至台湾,曾任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侍卫队武术教官。他引退后创办台湾武坛训练中心,门生弟子三千,遍及亚美欧洲。晚期弟子李玉海和刘云樵是同村人,是当年“神枪李书文”客居刘云樵家时收的一位贫苦佃户的儿子,与刘云樵同时练武。李玉海武艺学成后参加革命,曾担任过中央领导警卫队武术教官。

  李书文晚年时,其子李萼堂在湖南长沙创办国书馆,他不适应南方生活,居住在天津市南郊区北闸口堂孙李之芳处。1934年秋季的一天晚上,李书文坐在院中椅子上,边喝茶,边指导族孙们练武,突发暴病(脑溢血)去世,享年72岁。

除了霍元甲和黄飞鸿以外,晚清时期的8大高手还有谁?

李书文是晚清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武术高手,这是公认的。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黄金时期,期间涌现出了诸如黄飞鸿、孙禄堂、霍元甲等许多优秀的武术家,李书文在当时作为八极拳的宗师以神枪绝技和“刚拳不二打”名震整个武术界,他靠的是高深的武术造诣,所以称他武术大佬一点也不为过。

晚清民国时期国家相对来说处于动乱状态,当时政府提倡全民习武一来是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,二来也是想发动民间的力量抵御外敌。因此,晚清民国时期的许多武术家都或多或少会参与国家民族之事,比如黄飞鸿曾随黑旗军入台作战;霍元甲则是力挫外国武士,此外还有不少同类的事,不一一列举。

正是因为黄飞鸿、霍元甲等武术家参与到国家民族之事中,或是保家卫国或是为国争光,所以他们的事迹就被传为美谈,也赢得了“大侠”之美名,所以他们在生前和死后都广为人知。

而李书文的情况不一样,他的武功造诣绝对不在黄飞鸿、霍元甲等人之下,甚至说在当时武术界是无人能及的,但他毕竟少了一些行侠仗义、保家卫国的大侠情节,再加上李书文与人比武往往不是点到为止而是下手很重,经常都是把对方打死,落下不好的口碑,正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导致李书文在国内名气并不是很大。

李书文之所以在日本很出名,主要还是得益于一位名叫松田隆智的日本武痴。此人一生都醉心于探寻武士的奥义,在遍访了日本国内的武术高手后,并不能满足他对武术奥义的探索,于是他来中国继续探索武术。

经过一系列的探访,松田隆智与八极拳结下了很深的机缘,后来他以自身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一部漫画作品《拳儿》,八极拳以及李书文等八极名家的事迹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,李书文也因此在日本国内声名鹊起。

民国年间的李书文传闻中实战一生无败绩,是真是假?

除了霍元甲和黄飞鸿以外,晚清时期的8大高手还有谁?

每逢乱世,便会涌现出一大帮武林高手;在以往的朝代,这些武林高手或许能成为开国大将,或名垂青史,但是晚清却是一个例外,因为此时已经是热武器的天下,武功再高,也挡不住枪炮;但这些武林高手仍然以自己的方式,在历史上闯下了另一番天地,现在盘点晚清时期的八大高手。

TOP、8 李书文

李书文是河北沧州人,幼时首拜八极四世传人张景星为师,习练八极拳三年。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。李书文习武在名人辈出的“神枪窝”里,如鱼得水,习拳练枪到了痴狂的境界。他修习武林绝学《易筋经》、《锻骨经》和《洗髓经》,以超常的毅力,获得了超常的劲力。

终得达成,形成了自己的技击风格,只要大枪一抖,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,其势恰似长江之水,磅礴千里;扎枪时,恰似流星赶月,鬼恐神惊。速度快,力道猛,且精准度极高,达到出神入化、登峰造极之境界。李书文一生挟技游天下,较技近40年未逢敌手,伤其拳锋枪技者无算。

李书文一生为人光明磊落,疾恶如仇。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,镇邪恶,御外侮,以武扬威,誉满海内外。更因其枪法、拳术天下无双而得“刚拳无二打、神枪李书文”之美誉。

TOP、7 黄飞鸿

黄飞鸿生于佛山市南海县,黄飞鸿的父亲是岭南武术高手黄麒英,黄飞鸿幼年随父在南海县佛山、南海县广州城、顺德一带卖武,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,得“少年英雄”之名。后又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,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,学成 “铁线拳”和 “飞铊”等绝技。

黄飞鸿的成名绝技“无影脚”却是在宋辉镗处所学;黄飞鸿一生中,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、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。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、子母刀、罗汉袍、无影脚、铁线拳、单双虎爪、工字伏虎拳、罗汉金钱镖、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。因其尤精虎形诸势,故在武林中享有“虎痴”之雅号。

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,凭着过人的勇敢、智慧和绝技,身经百战,显赫辉煌。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。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而且其还曾与刘永福一同作战,立下赫赫功勋。

TOP、6 霍元甲

霍元甲就出生在“老东乡”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的“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”的霍家。而且关键霍元甲的迷踪拳还是偷学的,因为他的父亲不许他学武;而且霍元甲天赋奇高,通过偷学,竟然能窥得霍家“迷踪拳”精髓;成为霍家拳的第七代传人。

但当时正值动荡年间,即便是霍元甲,也免不了要挑柴去城内卖了换钱过日子;就在1895年将近春节的某一天,霍元甲一人打跑了即使个混混,霍元甲的人生就发生了改变;之后在1909年春,霍元甲打败了英国大力士奥皮音;后又与日本人武林高手多次交手,从此名震天下。

公元1909年,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建立,刘振声担任助教。由此,霍家迷踪拳开始向社会大规模传播,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。但好景不长,霍元甲的咯血病发作,于1910年9月14日病逝。

TOP、5 梁坤

梁坤,又叫铁桥三,年幼时就非常嗜武,到处寻访名师。后来有机会遇到洪拳巨子、福建莆田少林寺的觉因和尚,对他的武功非常景仰,遂拜其为师,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。在寺中学艺七年,得到觉因的悉心教诲,尽得其师真传,成为洪拳传入广东后的一位代表人物。

铁桥三以一身武艺行走江湖,不仅广收门徒,而且经常资助穷苦子弟,行侠仗义。到清朝光绪年间,他已经是名满南粤大地的武林高手,位居广东晚清“十虎”前列(据说是居首)。在广州期间,铁桥三主要居住在海幢寺。他经常与寺中的和尚尘异、修己、智圆等人互授拳棍之术,切磋武艺。

这个时候铁桥三已经创出铁线拳,他把自己的绝技悉数拿出来与众和尚交流,而寺中和尚也把一鼠尾棍法传授给他。后来他的首徒林福成后来把铁线誊传授给黄飞鸿,让这套拳法益发发扬光大。

TOP、4 宫宝田

宫宝田幼年时经常往王府送米,得以认识正在王府护院的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。尹福经多次观察考究,认定宝田是习练八卦掌的难得之才,遂领宝田去拜见老师董海川。这是宫宝田第一次拜见师祖董海川,董海川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详,连声说:“难得,难得!”再三叮嘱尹福着意培养。从此,宫宝田便辞去米行差事,行了拜师礼,做了尹福的徒弟。

宫宝田练武十分刻苦勤奋,加上天赋奇高,所以他的师叔们都愿意向他传授自己的绝招;因其勤学苦练,武功长进很快,被董海川相中,亲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谱,成为正宗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传人。就这样,二十三岁那年,宝田便已登堂入室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,特别是轻功,堪称精妙,人称“宫猴子”。

后被召入宫,任护卫首领,加封四品带刀侍卫,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,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。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,宫由于护驾得力,获钦赐黄马褂……

TOP、3 郭云深

郭云深曾去拜访武术大家刘晓兰,后又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,住在刘晓兰先生处,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“谱兄弟”。孙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,便让他也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学形意拳。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乡之关系拜见李老能先生,说明来意,并将八极拳中的刚猛猴拳和梨花大枪演示给李老能先生看。被李老能收为弟子。

在李老能先生那练武十二年,终于大成;后来因铲除恶霸,犯了人命官司,被关进监牢,仍苦练功夫,由于项上有枷,脚上铁铐的缘故,练就了只能迈出半步的绝技——半步崩拳,所以,后来郭云深名扬大江南北,以“半步崩拳打遍天下”而著称。

郭云深先生对形意拳理论,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,遗著有《能说形意拳经》一书。郭云深在北方数省教授学生多人,晚年隐居乡间,七十余岁而终。

TOP、2 孙禄堂

孙禄堂天资聪颖,勤奋好学,9岁丧父,家中一贫如洗,由老母抚养成人。他喜爱武术,曾拜一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术,时间虽短,但他好学苦练,练得一身好功夫。13岁时孙禄堂拜河北省名拳师李魁元为师,学习形意拳,同时文武兼学。两年后,孙的武艺出类拔萃,李魁元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继续深造。后又跟随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。

经过多年苦练,尽得八卦拳的精髓;后又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,期间访少林,朝武当,上峨嵋,闻有艺者必访之,逢人较技未遇对手,最终功臻冲空化境。继而孙禄堂为了研究拳与《易》之关系,又从程廷华研习八卦拳数月,多有心得,技艺精深。1918年孙禄堂终于将三家合冶一炉,融会贯通,革故鼎新,创立了孙氏太极拳,卓然自成一家。

他年近半百时,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,年逾花甲时,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,古稀之年,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,故在武林中不虚有虎头少保,天下第一手的美称。

TOP、1 董海川

但是要说晚清第一高手,当然还非董海川先生莫属;董海川身材魁梧,臂长手大,臂力过人,擅长技击。少时家贫,自幼嗜武,年轻时因误伤人命,奔走他乡。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“云盘老祖”传授其技,创立了八卦掌。清朝咸丰年间,董海川流落京师,有传为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。

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,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,一日,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,连战连胜,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。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,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。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,双雄对峙,胜负难分。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,桃李盈门,流传后世。董海川寿终之时两手仍作换掌式,直至气绝。

当然,晚清还有很多其他的武林高手,可惜因为名额有限,比如轻功登峰造极的燕子李三,再比如一代豪侠王正谊(大刀王五)等等;这些人都是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存在……

近几年来,我国的传统武术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随着徐姓格斗教练兼前散打运动员的大力打假,许多修炼传统武术多年的大师们被推向了不能实战的风口浪尖。在舆论的强烈作用下,我国的国粹,被誉为中国人的标签之一的传统武术,竟被贴上了不能实战的标签。

尽管有一些武术大师勇敢地站出来,接受实际性的实战挑战,可惜能撑过一两回合的属于凤毛麟角,两三拳才倒的也算是难能可贵,大部分都是一交手,既被打倒,让人大跌眼镜。这也怪不得大多数人都认为传武难以实战了,因为是真的鲜见当今的传武修炼者,可以战胜现代搏击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。

其实,传武作为一种技能,自有其存在的价值,实战技击就是其中之一。在传武最兴盛的民国年间,盛产武术大师,他们都有过实战的经历,而最以实战闻名的就是号称"刚拳无二打"的八极拳大师李书文。

李书文出生于北派拳法的鼎盛之地河北沧州,自幼拜入八极门下,先练拳,再习枪。他对武痴狂、天资聪颖,是个练武的好苗子。他的家离师傅的家大约75公里,在每天往返的路上,李书文走一步打一拳,打下了八极根基,也打下了他日登峰造极的武艺基础。习武十二年,李书文尽得八极门真传,走出了家乡,开始在北方闯荡江湖。

1895年,朝廷新军招纳人才,李书文被师傅举荐,出任袁世凯麾下军队的武术教官。当时的教官还有一些日本武术高手,他们看不起身材瘦小的李书文,可是在交手后,四名日本武术教官都做了李书文枪下亡魂,收枪前,李书文还使了一手枪刺停柱之苍蝇,而柱体无痕的绝技。

李书文因此名声大振,"神枪李书文"的绰号不胫而走。后来局势动荡,李书文一时回乡教拳,一时被各地军阀聘为武术教头。由于名头太响,每次出世,都免不了和人动手。可是结果只有一个,那就是对手非死即伤,李书文名头更大,引起各地军阀的礼聘之心。

李书文也在一些外国人摆下的擂台上,击败过许多外国搏击高手,名头传到了国外,尤其是日本,至今都对李书文的实战能力津津乐道。论实战,李书文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的第一高手。可是人无完人,李书文是个脾性古怪的人,下手十分狠辣,瞧不起他的人,他下杀手,可就连在他面前炫耀自己武艺两句的人,他也下杀手。

在北方军阀麾下做客、任职期间,李书文打死过不少武术教官和挑战者,给上司惹了麻烦,本来敬仰他的武艺的张作霖、许兰洲等军阀,最后都不得不和他分道扬镳。在行走江湖四十余年后,李书文回到了家乡,一边教拳,一边养老。1934年,李书文突发脑溢血病逝,享年72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