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康熙,原名爱新觉罗玄烨(1654年5月4日-1722年12月20日),清朝第四位皇帝,清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(1661年至1722年在位),年号“康熙”。蒙古人称恩和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;藏人尊称其为“文殊皇帝”。顺治帝的三子,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。 2、康熙皇帝8岁登基,14岁亲政,在位61年,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他执政初期,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。面对严峻的形势,他坚持使用大规模军队来实现民族的完整和统一。康熙帝年轻时打败了权臣鳌拜,彻底夺回了朝廷大权,开始真正的自治。九年,撤销朝廷,恢复内阁制,颁布《圣旨十六条》。成年后,康熙二十年(1681年)平定三藩之乱;消灭台湾明郑政权;打败沙俄侵略军,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确保了清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;征伐噶尔丹,取得胜利;成立“多伦同盟”,以代替战争,联系蒙古各部。加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;标榜仁政,拉拢汉士,同时注重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。但是,康熙帝晚年劳逸结合,官员贪污的现象出现了。再加上因为废太子,诸侯争位,对康熙晚年的政治产生了负面影响。 3、康熙皇帝是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捍卫者。为大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,开创了康熙两朝的盛况。康熙六十年(1722年),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在长春园逝世,享年六十九岁。庙号圣祖,谥号天弘允文武睿哲,恭俭厚道,孝顺、廉洁、中立、有功。帝葬于竟陵。相传位于四子胤禛。